今天是:
康复初期“慢运动”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
浏览次数:  作者: admin  信息来源: 未知  发布时间:2023-01-18 01:31
  近來,關於「陽康」後運動可能患心肌炎的說法在網絡上熱傳,評論度乃至登上了熱搜第一,許多家長表明憂慮。正值寒假,學生感染新冠病毒之後什麽時候能夠開端運動,「陽康」後體育訓練需求留意什麽,應該怎麽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訓練?1月16日,記者采訪了山西省教學能手、市實驗中學體育教師楊矞,對中學生科學訓練進行了針對性的指導,等待每位學生在保持健康身體的一起,科學合理地進行體育訓練。      康復初期「慢運動」   
  在感染新冠病毒後,當發熱、咳嗽、咽痛、鼻塞、流涕和腹瀉等癥狀還沒有消失,或許正在用藥物操控時,身體需求足夠的歇息來抵禦病毒,完成身體修復。在此期間,楊矞教師主張學生們不要進行任何體育訓練,好好歇息,準時吃藥,就是反抗病毒的最佳辦法。      抗原檢測為陰性,且癥狀已經消失,至少還需求歇息7天。此時,楊矞主張學生能夠進行的運動項目有走路、原地拉伸、廣播操等,確保心率平穩,並無不適癥狀發生。      體育訓練「五步走」      一般在癥狀消失、抗原檢測陰性後的兩個星期左右,能夠開端進行恰當的康復性體育運動訓練,隨後,再逐漸過渡到低強度活動、中等輕度活動、中等強度操練、回歸到正常體育訓練。      楊矞教師說,這五個階段,每個階段可安排3至5天時刻,每天運動時刻從10分鐘逐漸添加到20分鐘、30分鐘。運動量應按照由少到多、由易到難的次序來添加。如:康復訓練可進行速度較慢的慢走、拉伸操練等;低強度活動可進行慢走、走跑替換等;中等輕度活動可進行快走、慢跑,添加恰當力氣操練等;中等強度操練可進行一般配速的跑步、舞蹈、健身操、力氣操練等;回歸到正常訓練可嘗試進行感染新冠之前的運動量。      值得留意的是,每一階段的運動留意調查自己在體育訓練中的精神狀況與身體狀況,假如呈現不適癥狀,必定不可冒進,特別是呈現疲勞程度或肌肉酸痛程度明顯超越感染前、睡覺質量下降、運動後第二天晨起靜息心率添加10次/分鐘以上的時候,主張暫停運動,至少歇息1至2天,等這些癥狀消失後,再重新開端之前地點階段的運動,或後退一個階段,一起要留意保暖,少數多次飲水。      運動堅持「四準則」      在進行體育訓練時,學生要掌握好四個「準則」。第一是安全性,做好熱身活動和放松活動,確保身體能習慣體育訓練的強度。第二要按部就班,切合本身實際,掌握好運動的強度、時刻、品種和頻率,科學訓練,促進康復,逐漸康復體能。第三要全面發展,身體的各部位參與到體育訓練中,使各器官系統機能水平普遍提高。第四需求個性化,根據自己的身體現狀與運動習慣,科學製定運動處方。   
  楊矞教師提出了中學生適宜的運動量。13歲至18歲的青少年,每天宜進行至少40分鐘至60分鐘的中等強度到大強度身體活動。運動強度一般以心率來衡量,中等強度運動心率為140~160次/分鐘,大強度運動心率為160~180次/分鐘。或許使用靶心率辦法計算:中等強度運動心率在(最大心率220-年紀)×65%到(最大心率220-年紀)×85%之間。      此外,遵循少食多餐的飲食準則,轉陰後要保證足量蛋白質的攝入,多吃肉、蛋、魚、蝦、牛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,提高免疫力,幫助身體康復。楊矞教師說,等待春暖花開時,能在生機勃勃的校園看到元氣滿滿的每一位學生。